
行測言語技巧:繞開“誤區(qū)”,高效備考行測主旨觀點題
妙用“假設”找主旨觀點
主旨觀點題作為省考行測中的必考題型,加之考試時間短、題量較大、文字較多,一直是考生的“命門”,那么如何快速、準確的解決主旨觀點題呢,考生可以通過一些重點關鍵詞句來判斷文段重點,今天政華公考帶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方法——假設句。
假設句是出現在文段尾句中的一種形式,一般表述為:如果…那么…、若…則…、假如等。舉個例子:如果你不運動,你就不能瘦。當我們看到這句話,很快可以理解出:想瘦就需要運動。也就是告訴考生作者可以通過假設句來暗含自己的觀點,接下來政華公考帶大家一起來看兩道題目。
例題1:科學研究證明,很多種類的癌癥都有有效的預防方法。可惜的是,與此相關的科學知識并沒有在公眾中得到有效的傳播。大城市與基層的差距不僅體現在腫瘤的臨床診治水平上,也反映在對癌癥預防科普的傳播上。其結果是,日益增多的癌癥患者不斷涌向大城市求醫(yī)。顯然,假如能為更廣泛的民眾構筑一道預防癌癥的“防火墻”,就有可能避免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的狀況,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國癌癥患者涌向大城市的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醫(yī)療界需要重點提高基層醫(yī)院癌癥預防水平
B.目前大部分類型的癌癥已有了有效預防的方法
C.基層與大城市在癌癥的臨床診療水平上仍有較大差距
D.緩解大城市癌癥治療的壓力需要普及癌癥預防知識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很多種類的癌癥都有有效的預防辦法;接著說明大城市與基層的差距不僅體現在臨床診療水平上,還體現在對癌癥的預防知識的科普上,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癌癥患者不斷涌向大城市求醫(yī);最后指出假如能夠普及癌癥預防知識,就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癌癥患者涌向大城市的問題。A項,文段強調的是向公眾普及癌癥預防知識,而非“提高基層醫(yī)院癌癥預防水平”;B、C兩項非文段重點。故本題選D。
例題2:云南是“生物王國”,而且地處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區(qū)的“生態(tài)屏障”。曾有一段時間,云南想通過發(fā)展旅游等第三產業(yè)繞過工業(yè)化來發(fā)展,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現在看來,如果工業(yè)或者相關產業(yè)發(fā)展不到位,第三產業(yè)就沒有服務對象,不僅經濟社會發(fā)展受到制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往往也因缺乏社會經濟資源,難以持久維持。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在云南兼顧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有較多困難
B.在云南發(fā)展工業(yè)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
C.在云南單純發(fā)展第三產業(yè),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不大
D.云南經驗證明發(fā)展工業(yè)與保護環(huán)境兩者并舉不悖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講云南曾想通過不發(fā)展工業(yè)來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接著進行轉折,“現在看來”若工業(yè)發(fā)展不到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也難以持久維持。由此可見,文段意在說明的是,在云南發(fā)展工業(yè)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與此對應的是B項。D項迷惑性比較大,但文段只說了要保護環(huán)境必須發(fā)展工業(yè),并沒有說發(fā)展工業(yè)對保護環(huán)境沒有任何壞處,故D項“并舉不悖”的說法不正確,排除。故本題選B。
在考試中以兩種出現形式:
1.如果這樣做了就會有好的結果。那作者意識是要這樣做(如例1)
2.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有不好的結果。那作者的意思是要這樣做(如例2)
標志詞選得好,片段主旨不難找
言語理解在往年國考行測中屬于占比較大的一部分,其中片段閱讀中的主旨題就是言語理解部分考查的重點之一,很多片段會出現類似“文段意在說明”、“文段意在強調”、“對這段文字概括準確的選項是哪個”等問法,我們把帶有這些問法的題目統稱為主旨題。
一般情況,對于主旨題,保持耐心,讀懂文段表達內容,通過分析文段結構可以找到中心主旨。但是在國考時間有限、同學們又相對緊張的狀態(tài)下,經常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高度集中的現象,讀不進去就找不到主旨。這個時候政華公考提醒大家,可以關注文段中的關鍵詞,幫助大家更快、更清晰地分析出文段結構。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常見的關鍵詞是——因果詞。
因果詞:表示上下文因果關系的詞語,一般因果詞出現后面會對前文進行總結或者對前文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那這時因果詞之后的結論或對策就是重點內容。
下面就通過例題給大家分享一下:
例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歷史的文化信息被大量地記載于歷史經典文獻中,但又不僅僅局限于經典文獻。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歷史文物,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被代以相繼地保存下來。傳統村落就是這樣一個歷史文化載體,相對于經典文獻和地下找掘出來的古物史料,傳統村落所承載的有關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信息更具鮮活性,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史的“實證”,是中華文明淵源有自的“活證”。我認為,它比文字、古物更能真實地反映中華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產生活方式、道德倫理觀念,以及民族習俗風情。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保護傳統村路對于保護民族歷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B.應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傳承、保護民族歷史文化
C.傳統村落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現實體現
D.傳統村落文化較之經典文獻更能鮮活地展現歷史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族歷史文化的載體不僅局限于經典文獻,還存在于歷史文物;然后由此引出“傳統村落〞這一歷史文化載體,說明傳統村落作為歷史文物可以更鮮活地記錄傳統文化歷史信息;最后以“因此”得出結論,重點內容就是結論即應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B項未提到“傳統村落”,排除;C、D兩項是對傳統村落價值的論述,未涉及“保護傳統村落”的內容,排除。A項“保護傳統村路對于保護民族歷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是末句觀點向的同義轉述。故本題選A。
像上面例題中出現的“因此”引導的句子就是對文段已有內容的總結,所以我們可以借助這個因果詞快速定位文段主旨句。與它類似的因果詞還有“由此可見”、“所以”、“于是乎”、“正因如此”等。當然,這些標志詞也并不是萬能的,并不是找到標志詞,后面的內容就一定是文段的重點,還需要大家通過對文段其他內容的梳理來進一步驗證提示詞后面的句子是否能夠概括文段中心意思。所以這些標志詞只是可以幫助大家適當減輕閱讀壓力,希望大家合理使用。
“反套路”的轉折文段
行測片段閱讀當中,含轉折詞的文段屬于常見文段,在部分考生的觀念中,含轉折詞的文段重點一定在轉折詞之后。所以做題時,經常直接跳過前半段的內容。但實際上,含轉折詞的文段也有反套路的時候——轉折前后都是重點。例如:“長沙的臭豆腐聞起來臭但吃起來香”,雖然這句話有轉折詞“但”,看似“香”是對“臭”的轉折。但事實上,這句話表達的不僅僅是“吃起來香”,也表達了“聞起來臭”的觀點,那我們在概括文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全面概括,避免踩坑選擇片面選項。
接下來通過一道例題給大家做具體分析:
例題:負責榴蓮味道基本元素的基因是硫化合物的揮發(fā)物,這些基因會在榴蓮的成熟期被激活,比如二烯丙基三硫醚等。這些含硫類化合物具有刺鼻的味道,而同樣含有這類物質的還有洋蔥、大蒜、韭菜等,這就不難理解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忍受榴蓮之“臭”了。但是在榴蓮的果皮和果肉中,還含有豐富的酯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讓榴蓮咀嚼起來香香的,有一股多種水果混合的味道。
這段文字意在:( )
A.說明榴蓮散發(fā)出刺鼻味道的化學原理
B.介紹榴蓮中的化學物質及其營養(yǎng)價值
C.強調榴蓮的刺鼻味道對人體是無害的
D.解釋榴蓮聞著刺鼻但吃起來香的原因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介紹負責榴蓮味道的基因物質,第二句講述這些物質具有刺鼻性氣味,也就是說文段前兩句講述了榴蓮聞著“臭”的原因。第三句通過轉折詞“但是”指出“還有一些化合物讓榴蓮咀嚼起來香”,也就是在介紹榴蓮吃起來香的原因。所以文段說明榴蓮聞著“臭”但是吃起來“香”這兩方面的原因,對應D項。A項,“刺鼻味道”對應轉折前內容,文段旨在強調榴蓮雖然聞著“臭”但吃起來香的原因,偏離文段重點,排除;B項,忽略了“但是”之后的內容,沒有概括榴蓮吃起來香的內容,排除;C項,“刺鼻味道對人體是無害的”無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D項,是重點句的同義轉述,介紹了榴蓮聞著臭吃起來香的原因,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
把握并列文段結構,精準概括歸納主旨
在行測主旨觀點題中,并列文段是一類常見的文段類型,今天政華公考就來跟各位考生一起探討一下在并列文段當中,如何精準地概括歸納主旨。并列文段分兩種類型,其一是文段描述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其二是文段從同一方面論述不同事物。針對不同類型的并列文段,又該如何概括歸納主旨呢?先通過兩道例題來感受一下。
例1:許多度假勝地,例如鼎鼎大名的夏威夷,完全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堆積形成的,直到今天,夏威夷火山群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巖漿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風化之后形成的土壤異常肥沃,造福了當地的百姓。火山巖干凈且透水,火山區(qū)的水質一流,是眾多天然礦泉水基地。此外,火山區(qū)還蘊藏著大量礦產,比如黃金、鉆石等。在科學上,火山還是研究板塊構造很好的載體,它是板塊漂移學說最有利的證明之一。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 )
A.板塊漂移學說的研究思路
B.火山巖與土壤、水質的關系
C.夏威夷成為旅游勝地的原因
D.火山的經濟、生活與科學價值
【答案】D【解析】文段為并列結構,分別從幾個方面論述了火山對人類的貢獻,包括熔巖堆積形成度假勝地、土壤肥沃、水質一流、蘊藏大量礦產、科學研究等。D項對此概括恰當。A項脫離主題,沒有提到火山;B項概括不全面;C項,“造福了當地的百姓”“蘊藏著大量礦產”“研究板塊構造”等表述均與“成為旅游勝地”無關,選項提到的夏威夷只是論述火山的其中一個貢獻,表述片面。故本題選D。
【觀點】針對從不同方面論述同一事物的并列文段,我們將這些方面綜合概括可以得出文段主旨。
例2:甜菜的上部葉片垂直生長,葉筷呈漏斗形。這種生長方式所形成的葉面空間的配制結構,極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體的光合效率。而車前草的葉片是輪生的,葉片夾角為137.5度,這正是圓的黃金分割的弦角,葉片按這個角度生長,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梨樹隨著樹干長高,葉片沿對數螺旋上升,每個葉片都不會遮蔽下面的葉片。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光照吸收率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關鍵因素
B.暗合數學規(guī)律的葉片結構對植物生長有利
C.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造成了植物葉片生長的差異
D.對光照的吸收影響葉片的生長角度
【答案】B【解析】文段以甜菜、車前草、梨樹三種植物為例,分別闡述了葉片結構給其生長帶來的好處。A項沒有體現葉片結構的規(guī)律,只講光照的重要,比較片面,排除。B項的“暗合數學規(guī)律”與文段中的“垂直生長”“夾角”“弦玄角”“對數螺旋上升”等詞語對應,且準確表達了葉片結構對植物生長有利這一主旨,保留。C項“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文段末提及,排除。文段提到葉片角度影響葉片對光的吸收,D項表述與文意相反,排除。故本題選B。
【觀點】針對從同一方面論述不同事物的并列文段,歸納這些不同事物的共性可以得出正確主旨。
尾句抓得好,正確答案“秒”
在行測考試中,主旨觀點題是一類必考題型,而對于大篇幅的內容,許多同學在閱讀過程中總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不高的現象,或者無法梳理清楚文段的結構。那么本文就著重強調在閱讀大篇幅文字時,在尋找重點,梳理清楚文段結構的過程中,尾句對于理解文段發(fā)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關注文段尾句的直接對策句
對策句想必大家都能理解,一般呈現為解決問題的措施或提出的辦法建議,常以“應該…”、“必須…”“要…”等形式出現。在主旨觀點題當中,我們尋找的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和意圖,而對策句是一種極能夠體現出作者傾向的一類句子,因此,在尾句當中遇到對策句,我們要尤為注意。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道例題感受尾句當中對策句起到的作用。
例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高速增長態(tài)勢,但勞動就業(yè)的增長卻遠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目前,盡管我國服務業(yè)吸納勞動就業(yè)的比重在不斷上升,甚至已經成為吸納就業(yè)的主力軍,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從農業(yè)和制造業(yè)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存量在內的所有新增勞動力,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它對勞動就業(yè)的貢獻率還是太低。我們務必利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增長模式轉變的機會,發(fā)掘服務業(yè)對發(fā)展經濟和擴大就業(yè)的巨大潛力。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
A.產業(yè)結構調整是我國服務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契機
B.服務業(yè)是保障我國就業(yè)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C.我國服務業(yè)對勞動就業(yè)的吸納能力有待進一步拓展
D.就業(yè)與經濟增長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務業(yè)發(fā)展滯后
【答案】C【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我國當下就業(yè)增速慢的現實情況;第二句分析說明我國服務業(yè)對勞動就業(yè)的貢獻率還是太低。第三句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務必發(fā)掘服務業(yè)對擴大就業(yè)的巨大潛力。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在于通過進一步發(fā)掘服務業(yè)來解決就業(yè)問題。
A項產業(yè)結構調整是重要契機與B項服務業(yè)是重要因素非文段重點,排除;C項服務業(yè)對就業(yè)的吸納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文段重點同義轉述,保留。D項就業(yè)與經濟增長的原因,無中生有。故本題選C。
二、尾句用假設句、條件句來體現對策
上文我們講述到尾句當中對策句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特別關注“應該”“必須”等表達對策的詞匯。其實,除此之外。文段中也會通過假設句、條件句來起到對策的作用,從而表達出作者的觀點。那么,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假設詞和條件詞時,也要格外注意。我們通過下面這道例題來感受尾句是如何以假設句、條件句來表達對策的。
例2:目前,我國正處于產業(y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在當前的世界經濟危機中,我們已有的外貿主導型經濟模式可持續(xù)性越來越小。農業(yè)是經濟危機的避風港,只有通過強農惠農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市場競爭力,來全面提高農民的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的大發(fā)展和廣闊的農村市場需求的大升級,才能全面擴大內需,推進我國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的順利轉型。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當前我國擴大內需最有效的途徑應是大力發(fā)展農業(yè)
B.世界經濟危機可以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契機
C.當前我國產業(yè)結構調整的重點是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調整
D.強農惠農政策是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說明當前我國處于結構調整關鍵時期。第二句介紹了已有的外貿主導型經濟模式可持續(xù)性越來越小的現狀,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指出了經濟轉型的思路,即通過強農惠農政策帶來的農村市場需求大升級效應全面擴大內需,從而最終實現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的順利轉型。由此可見,文段的主旨在于論述通過強農惠農政策實現“經濟轉型”。A項把落腳點放在“擴大內需”上,排除。B項經濟轉型的契機不是論述重點,排除。C項“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調整”在文中沒有涉及,排除。D項強農惠農政策是必然要求是文段重點同義轉述,保留。故本題選D。
本文通過例題強調在尾句中對策句、假設句、條件句對我們做主旨觀點題起到的作用。為了方便識記我們將其變成口訣:應該必須需要務必要,全文出現都重要;如果那么只有才,尾句出現重點來。希望通過本文的學習,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主旨觀點題。